
严格来说,考研并不是只比拼成绩的一场战斗,想要成功上岸,还要接受信息搜索、自我评估、择校、正确判断等多方面的考验。
俗话说,考得好不如选得好。了解院校情况、评估自身能力,如果选择恰当即使成绩不是太好也有机会进入理想的院校,如果选择失误也可能拿着400高分去调剂都被拒。
因此考生在择校环节一定要慎重,本篇从三个方面告诉大家择校应该怎么做。
明确考研的目的
1. 自我提升
有的考生考研是为了进一步深造自己,在自己现在所从事的领域上更进一步,有所建树。
2. 升职加薪
这是大部分在职考生的目的,学历提升后将有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薪酬、更广阔的交际圈,这些都更有利于职业生涯的发展。
3. 名校情结
考研大军中,有名校情结的考生也不少,这类考生非名校不报,非名校不考。有的是希望通过上名校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让人刮目相看;
有的则是深化了以上两个考研目的:名校教学条件更好,更有利于自己的提升;名校的头衔更有利于升职加薪。
大多数在职考生的考研目的无非以上三点,大部分人都会想要在学历提升的同时,也获得名校出身的头衔,因此名校情结几乎人人都有。
名校情结可以人人有,然而名校却未必人人都能上,所以大家在择校上,还是要结合考研目的多方面思考。学历提升可以解决的事就不要纠结是否名校,实在是非名校不进的,那除了需要具备能力外还需要多努力啦。
避免择校误区
误区1:注重学校排名多过实际水平
百度搜索可以看到很多所谓的高校排名,但这些排名一旦脱离了社会认可和学校的实际水平,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在择校时应该更注重学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人才输出结果,以及所能够学到的东西。
误区2:唯城市论
发达城市的名校确实拥有强大的师资和先进的设备,但竞争也极其激烈。在职考生的学习时间不多,也有自身的工作,因此在择校时应在多种因素中寻找平衡点,根据工作所在地等情况综合选报合适的学校,未必不在大城市的学校就差。
多角度择校
1. 了解报考院校的近年竞争态势
了解想报考的院校的历年分数线、报录比、考试科目、命题范围等等,这些都是最后择校时需要评估的内容。
2. 院校文化、资源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未来发展,学校的图书资源和一个好的导师则能为学生的学术之路提供大量帮助,因此这些东西考生一定要在报考前多了解清楚。
3. 就近原则
对于在职考生来说,学校所处的地区关系着就读后行程是否方便的问题,离考生的工作地越近越方便上课,因此考生择校可以优先考虑所在工作地附近的高校。如果处于工作变动期,可以选择自己打算就业的区域的高校,或者是所从事行业发展较好的区域的高校。
4. 切合个人实际
考研要付出很多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所以一定要选一个能够实现个人抱负的大学,这样备考起来会更有动力。同时,院校的选择应当是建立在个人抱负与个人能力的交叉点上的,因此,大家在选择时一定要量力而行,确保有机会直接考上第一志愿,避免拿着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四处调剂碰壁的情况发生。
根据考研目的、需求以及自己的考试水平等多方面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根据择校指南,找到适合你最好的学校吧!
更多关于考研常识可登陆high研考研论坛了解更多,例如:
1. 2022各高校最新报录比
2. 2022各高校与各专业最新考情与大数据分析
3. 考研院校与专业如何选择
4. 公共课与专业课如何复习
5. 考研资料如何搜集
6. 考研备考流程与作息时间等
另外,high研考研论坛也有许多学长学姐入驻,更多考研战友,更多考研经验,更多免费真题及考研专业课资料分享,赶紧加入high研考研论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