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在备考的同学就慌了神了:这么高可怎么考,明年上涨怎么办?要不要换专业啊?
那么我认为呢:换专业跨考也是可以的,很多同学可能不是很喜欢本科的专业,那你完全可以趁着考研的机会,去自己真正想要学的专业就读。但是跨专业同时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你可能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在一年的时间内学完别的同学四年的专业内容,算得上是不小的挑战。
其实很多想跨专业的同学对「跨专业」这件事不是那么了解,也不是那么清楚到底要怎么去备考。那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件事。
一、跨考是什么?难度多大?
跨专业考研顾名思义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自己所学专业有关或是无关的非本专业课程,作为研究或是考研目标,进行的研究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
很多同学跨专业考研的时候必须考虑的问题是:跨专业考研的难度。
你必须考虑,你在原来大学里所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沉淀了多少基础,你要选择的专业它所在这个学校,每年竞争的难度到底有多大,都是一帮什么样的同学一起和你竞争这个专业…
你必须考虑,你所要学习的所有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知识,完成的学习任务,是不是你的基础能够在一年时间里面完成的,这是很现实的,不是光凭热情和勇气就能解决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大家必须结合起来去考虑。

二、跨考选择专业要注意什么?
决定要跨考之后。接下来问题就来了:跨考选择专业时要注意什么?
1.文科转理工科要慎行
理工科一般都要考数学,另外相对来说理工科对于知识的积累有一定的要求。本科文科专业的同学数学基础比较薄弱,重新开始学数学是很有挑战性的。
2.必要时考虑降级
如果想考的专业刚好是热门专业,那可以考虑学校稍微降一点级。当然如果有名校情节,非985、211不读的话,那么可以在自己的兴趣范围内尽可能选个稍微冷门的专业。再考虑下学校的招生人数,尽可
能选择招收人数多的学校。
3.避免人云亦云
判断专业如何,就业前景好坏,是否有市场,不要只看眼前,更不要什么专业热门、别人说什么好就去盲目的进行选择,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
4.扬长避短
首先,在优势科目选择上,须以自己现有的知识和能力为基础,选择一些可以经过突击的形式迅速接受和提高的专业。
其次,要避开弱势科目,数学是考研公共课中难且最容易拉分的科目,数学不甚得心应手的同学可以选择避开数学而跨专业不考数学的专业。
三、怎么确定跨考的专业?
1.就近原则
就近可不是选地址,而是寻找相近专业或相关学科来跨考,最安全的方法还是找同一门类下或同一基础理论下的不同分支,如化学转药学,数学转理论经济学,电气转电子等。
总而言之,最好能够在跨考前找到专业间的“交集”。复习的时间很紧张,要复习的内容多,走“就近路线”无疑会有一些优势,选择相关相近专业,专业知识和思维方法有相通性,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自信心。
2.兴趣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兴趣的前提下选择的专业和学校将让整个学习过程充满激情。
但是我们首先要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真正的兴趣需要一个深入了解的过程,当我们自愿地、无意识地把专业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时候,这种对专业的兴趣就算建立起来了。抱着这种态度去继续深造,考试的成功率一定会提高。

3.备考难易程度
首先,自身实力不是特别雄厚,切忌跨度太大。
选择专业时要考虑自身能力,比如金融学,这个专业很有诱惑性,但这个专业对数学要求很高,要选这个专业就得有很好的数学基础。
其次,要保证自己的学科基础打得牢。
因为研究生阶段的教育起点很高,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也较高,这个阶段导师基本不会再讲基础理论知识。
4.发展前景原则
专业的发展前景也是跨考的同学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是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都要对专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有清晰的认识。
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所要选择的专业的发展前景。例如:国家的相关政策、历年的就业信息、社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程度、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等。
5.想好你的跨考目的
你考研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对你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影响很大。
一是以考一个好专业好学校为主要目的,那么选择专业和报考单位时当然主要看自己的喜好和未来的发展需要;
二是只要能考上就行,这样就要更加注意权衡选择,尽量增加成功的概率。
以上都只是一些「跨专业」考研大的原则,每个人面临的的情况都不同,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有的放矢。
总而言之,做出跨专业的决定完全没有问题,但也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知识积累来正确衡量跨考难度,及早准备,真正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