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丝
栏目|考研录取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2022年考研的各项工作应当没有太大变化。

也就是说,情况虽然有些特殊,但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根据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信息看,全国各地考研初试成绩基本在2月下旬,少数地区可能推迟到3月初。

冷丝认为,考生应该看到2022年考研的变化,还有与初试成绩相关的一些问题。
其一,考生数量增加幅度大,“双非”院校扩招力度较大。
从近年数据来看,2020年考研报名人数比2019年增加了51万人,2021年比2020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36万人。

我们还要看到,自2016年起,我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在高位上保持高增长趋势。2015年到2022年,这7年之间,考研人数平均增长为15.8%。
必须看到这样的发展趋势:就2022年来说,“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
而且,相比之下,“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比如,西藏民族大学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同比增长123.2%,基本翻倍了。还有很大一部分高校增长幅度超过50%,这个比例可不小!
与过去相比较,这一变化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重要趋势:部分考生选择考研的方式方法趋于理性。
从整体上看,这一类考生逐步降低考研目标,以能够成功“上岸”为第一目标,不再一味追求上名校,提升所谓的第一学历。

其二,考研的分数线有些复杂,考生要弄清楚。
初试结束后,具有自划线资格的高校确定各自门类分数线,其他招生单位由教育部统一划定门类分数线。
请注意,门类分数线的确定与当年的招生计划是密切相关的,考生只有进入门类分数线才具有复试的资格,但是,超过门类分数线也不一定都意味着考生具有招生单位的复试资格。
同一门类下有很多学科专业,是否具有复试资格,这还要根据各学科专业考生情况确定学科专业复试分数线,考生根据学科专业复试分数线才能确定复试资格,这个问题有些复杂,考生要进一步弄清楚。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超过国家门类分数线,考生就具有向外调剂的资格,这也就意味着考生具有一定的录取机会,考生要珍惜这样的机会。
其三,为了挑选到优秀的调剂生,少数高校会推出种种举措。
比如,有的高校会在国家线还没公布的时候就发布调剂信息,提早圈定目标学生。
有的高校会把调剂周期拉得特别长,将调剂分成好几批,多的能到十几批,这样就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优秀考生。
有的高校会为外地来参加调剂复试的考生提供免费的住宿,甚至报销往返交通费。
种种情况,不一而足!

就过去多年招生情况看,有些高校确实属于“考研调剂专业户”,这些高校每年都会招调剂生,而且数量很多,个别高校通过调剂录取的考生数量甚至多于第一志愿录取的考生数量。考生还需要留心留意,早做准备,早有打算,不要事到临头惊慌失措。
其四,考研将持续升温,降温的可能性不大。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岗位设置和薪资待遇都高于本科毕业生。同时,大城市的落户,拿到事业编制,甚至购房等政策福利,这些也更多倾向于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

当一些考生知道就业市场需求后,为了自己今后更有竞争力,就将考研视为“跳板”,投身“考研大军”,期望用高学历作为“敲门砖”,以此谋求一份较好的工作。
说白了,考研就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让自己的未来更加夺目。
实际上,考研每年的变化还是有的,主要是考研人数和扩招方面。

因此,今后的考生需要关注一些数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考研方向。